目前分類:佛教相關 (10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文 / 林水鎮居士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陰律無情」免費結緣

預想申請結緣 可寫信tea8688@gmail.com(陳師姐)

告知 索取本數 收件人 住址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楞嚴經四種決定清靜明誨 經書

如欲 索取結緣的師兄姐

可以來信 索取 tea8688@gmail.com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幾年,大家一直在鼓動消費,大量的消費來刺激大量的生產,結果造成生產過剩。比如大家愛穿的衣服,用的傢具,差不多就扔到了。因為很便宜。但扔掉的東西怎麼辦?就變成垃圾。每天都在產生大量的垃圾,根本消化不了,因為我們東西太多了,太浪費了。

   今人的浮躁,就以擁有物質太多而做比喻,我們一直在更新換代,一直要最新的東西。慢慢的,傳統的惜福的觀念沒了。因為大家都用錢來衡量,米飯幾塊錢,水一噸幾元錢,衣服幾十元。相對於很多每個月幾千上萬的人來講,這真是小錢。所以我們會慢慢的誤會了,水也不值錢,糧食也不值錢,衣服不值錢,傢具不值錢,很容易就買到。所以浪費越來越嚴重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關於孕媽和產後媽媽的諸多問題和注意事項,通常我們只考慮大部分群體卻忽略了個別差異。比如說在孕媽和產後媽媽飲食上,我們推薦著各種食材和做法。這些食材中不乏諸多肉類,肉類對母體營養攝取也的確非常重要,但我們卻沒有考慮到另一個群體:素食媽媽。

說到產後下奶,我們的第一反應是吃豬蹄湯、鯽魚湯、雞湯,但素食媽媽卻不能吃這些,那麼素食媽媽該吃什麼下奶呢?其實不少蔬菜甚至水果也同樣有良好的催乳作用,這樣既保證了寶寶營養,又符合媽媽的口味,一舉兩得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有個人,懷孕了,因為奉子成婚,所以大刀闊斧的舉行婚禮。請客殺了很多動物,雞鴨,魚,蝦,鰻魚,鱉,殺了很多,結果呢?因為孩子在肚子里,就造了這麼多殺業,結果孩子一出生,就生病了,業障病,花了很多錢。

很多人覺得人是靠食物在養著,其實,人是靠德行在養著,孩子是靠父母的德行在養著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《感應篇》我們學習到:「算減則貧耗,多逢憂患。人皆惡之,刑禍隨之,吉慶避之,惡星災之。」我們提到「算減」,犯身口意三業,就是造作十惡業,會減損自己的福報跟壽命。

那會有哪些表現?「貧耗」。這個「貧」,就是貧窮,沒有財富;「耗」,福報耗損,還有可能家破人亡。假如又是一國之君,領導者,可能更嚴重的,連整個國家都會遭殃。所以,為人父母是一家之長,為人國君是一國之長,應該以家庭、以國家的命運為己任,做好的榜樣,為家為國積福,不能造作罪業,禍延後代、禍延人民,就不妥當了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「具有福德者,亦成諸所願。」

  一、成就事業需要福報

  有些人很想為弘法利生做一些事情,但因沒有福報,所以經常出現各種違緣:有時四大不調,有時內心煩惱湧現,有時受到惡友誘惑,這樣就很有可能中斷自己的發心;而有些人,他們很想在寂靜處好好依止善知識聞思修行,但往往出現一些預料不到的違緣,最後也不得不離開,這些都是福報不夠的原因所致。不要說成辦出世間的事,就是做世間小事,沒有福報也不可能成辦,所以福報非常重要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『靜坐常思己過』,這個靜很重要,一個人有沒有修行,就看他是不是安靜,因為安靜才跟三昧相應。從來沒見過三昧的人一天到晚愛說話的,不會的,他都是很靜、很少言。連世間儒家講君子,是慎於言而敏於行。代人之勞這個時候敏於行,你很快的去做,但是平常就少言寡語,守默,六根收攝住,這樣你的淨念才能夠相繼,所以平常要安靜。靜坐當然也包括靜立,站立的時候也是一樣,走的時候也是這樣。都要怎麼樣?常思己過。當我們常常觀照自己的過失,你的六根就會收攝;如果常常看到人家的過錯,你的六根都是放逸在外面,這個跟你念佛三昧是完全相反的。所以常思己過就是幫你收心。世間的聖賢都是講收心的學問。你看孟子講,「學問之道無他,求其放心而已矣」。你放出去的心,放在五欲六塵上放逸的那個心,你把它收回來,你把它收回來這就是實學。不在乎你讀的經典多少,而在乎你真正能不能有收心的功夫,所以常思己過就是收心。

      君子慎獨,在一個人獨處的時候,他都很密切的留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看看我這個念頭是與善相應,還是與惡相應。什麼是惡?自私自利就是惡,貪瞋痴慢就是惡。那善反之,大公無私是善,能夠寂靜調柔這就是善。常常都審察自己的念頭,用這樣切實的功夫來觀照自己起心動念,哪有什麼工夫去談論人家的過錯?『閒談不論人非』,他自然就不會搞這些講是是非非的事情。凡是講是非的人,都是那個心很放逸,他本身那個心就是惡心。所以古德講,「來說是非者,必是是非人」,這個人都不是善人。因為什麼?他心是往外跑,攀緣五欲六塵,深度的分別執著。所以遇到這種人,就不要跟他談,你就守默,他跟你講半天是是非非,你就是阿彌陀佛,講完之後他問你,你聽見沒有?你還是阿彌陀佛,下次他就一氣之下不找你講,不找你講就正好。「閒談不論人非」,這真是切實的功夫,當我們能夠這樣做的話,你的心才會得定。

      所以從不論人非,到最後不見人非,連見都不見。不是說我真的不知道,沒有感覺人家有過錯,不是的。你感覺到了,但是你不放在心上,問起,你自己知道清清楚楚,他是對是錯你很清楚,但是你絕不放在心上。正如你走在馬路上,你看到一個人隨地吐痰,你知道這個人是錯的,但走過你就忘掉了,你根本都沒有放在心上,你絕對不會輓起袖子跟他罵,說「你怎麼能隨地吐痰?我拉你去那裡學一學《弟子規》,你好好學學傳統文化,怎麼可以這樣!」你不會這樣,對不對?你就看到之後知道是錯的,我們不要學他,走過就忘了。人家再問起你,那個人長什麼樣,那個人是什麼時候見到的?你也可能不記得了。但是當下你很清楚,知道那是對還是錯,可是你不放在心上,這叫不見人非。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731263721_o

 

有一次懺公帶領了我們一大堆的法師,還有這些護法居士,去參廣欽

感恩的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lose

您尚未登入,將以訪客身份留言。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

請輸入暱稱 (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標題 (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)

請輸入內容 (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)

reload

請輸入左方認證碼:

看不懂,換張圖

請輸入驗證碼